竞赛说明: 1.竞赛项目主要内容 1.1 学科竞赛的基本情况、对人才的培养的作用
中国生理学会第一届生理学知识大赛暨国际生理学知识竞赛第五届中国地区赛(The 5th Regional Physiology Quiz in China in Collaboration with IMSPQ)将于5月10-11日在在徐州医科大学举行。
国际生理学知识竞赛(Inter-Medical School Physiology Quiz, IMSPQ)是由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发起的以医学院校学生为主要参赛对象的一项国际赛事。自2003年开始至今已举办16届,到2018年吸引了来自亚、欧、非、大洋洲近40多个国家103支代表队参赛,已成为世界范围影响力最大、参赛国家和院校最多的生理学知识竞赛盛会。2015年受国际生理学竞赛组委会主席Cheng Hwee Ming教授委托,徐州医科大学承办了第一届国际生理学知识竞赛中国大陆地区赛,国内著名大学纷纷报名参赛或观摩比赛,已有30余所医学相关高校参与了比赛和交流。比赛采用全英文听题和答题的方式进行,参赛选手不仅要有高水平的普通英语交流能力,还要有扎实的医学生理学专业知识储备。
1.1.1 学科竞赛有助学生发展 生理学竞赛考察偏重知识的理解和临床应用,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时运用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
1.1.2 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 本次竞赛模拟国际生理学竞赛模式及采用竞赛书籍,备赛过程对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有助于教师学习国际化的生理学科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能力,最终促进生理学科的教学改革。
1.1.3 英语作为官方竞赛语言促进学科的国际化 本次竞赛是我校生理学首次参加以英语作为竞赛官方语言的全国赛事,对我校学生传达了一个醒目的国际化符号,促进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和学习,增加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增加我校学生、校友在国际发声的机会,长远更有助于中医、中医文化的国际交流。
1.1.4 有助于我校参加国际学科竞赛 参加本次竞赛具有开拓性意义,同时也为我校将来参加国际竞赛打下基础。
1.2本届学科竞赛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比赛共进行 4 轮。主持人口头提问,每个问题读两遍。选手手写作答(第一轮)或口头作答(第二、三、四轮)。
1.2.1. 第一轮:手写作答。抽签后分组,每组 4-5 队。每一回合每队派出一名参赛选手上台,共同回答4个问题,并在 20 秒内将答案写在答题板上,回答正确得 1 分,回答错误不扣分。共进行 5 个回合,如代表队不足 5 人,则参赛选手可重复一次上台作答,每支代表队累积回答 20 个问题。计算总积分,共16支代表队参加第二轮比赛。
1.2.2. 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口头作答。每队的每个参赛选手依次独立回答一个问题,提问后有15秒钟的准备时间,如果15秒钟内不能作答,则其他队选手可抢答。每位选手独立回答正确得3分,答错不扣分。如果本队不能答出,其他队伍可以由该队主答队员抢答。答对得2分,答错扣1分。共进行5个回合,如代表队不足5人,则参赛选手可重复一次上台作答。
第二轮分4组,每组取第一名,再取余队中成绩最好的2名,共6队参加第三轮比赛。(一所学校只能有一队进入第三轮,若有两队来自同一学校,则其它学校依成绩递进)。第三轮分2组,每组取第一名,再取余队中成绩最好的1名,共3队参加第四轮比赛。3支代表队参加第四轮比赛,决出第一、二、三名。
1.2.3. 加试:若出现平分,则进行加试,由每队选出1 名队员抢答 1 题,答对即可晋级,答错即对方代表队晋级,加试成绩不计入本队排名成绩。
1.2.4. 争议判决:每个学校派一名老师组成评委组,如有争议,由评委组做出判决 |